close

  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今年年底,十三陵定陵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時隔50多年將新竹買房子從地面上的“小平房”重回地下,搬入十三陵斥資3000多萬修建的新地下文物庫。
  定陵地下宮殿是第一座按照國家計划進行考古發掘的古帝王陵寢,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打開的陵寢。從褐藻糖膠1956年起,定陵發掘出土了明神宗皇帝、皇后的隨葬物品3000餘件,由於條件所限,這些稀世珍寶就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幾排小平房裡,歷盡寒暑。
  “普通房子裡面不恆溫恆濕,對文物造成很大的損壞。”外接式硬碟十三陵特區辦事處文物科主任胡漢生說,2012年,十三陵斥資3000多萬修建了建築面積2435平米的地下文物庫。
  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任雷濤介紹,新建文物庫房內部配有先進的消防、安防和空調設備,能夠達到安全保衛和恆濕、恆溫的要求。與原隨身碟文物庫相比,新文物庫存放空間翻了近4倍。
  此外,新建文物庫房對櫃架完全進行了更新,並定製了合隨身碟適的文物囊匣,保證文物個體存放安全穩固。
  雷濤表示,新文物庫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今年年底將正式啟用,3000餘件文物將在年底前搬入地下新家。
  修繕
  大修過後啟動小修小補
  據瞭解,十三陵的第一次大規模修繕在清乾隆年間,當時對十三座陵寢都進行了修繕。民國二十四年時,國民政府只對長陵進行了修繕。新中國成立後,十三陵啟動了第二次大規模修繕,截至2012年底,陸續對十三座陵寢進行了修繕。其中,比較集中時期在2002年到2012年,十年間修繕了6座未開放陵寢。
  2013年,十三陵又啟動了新一輪修繕,不過,據瞭解,此次修繕主要針對遺址保護,以及一些附屬設施的修繕。“主要是針對文物本體的局部修繕,包括正在修的大紅門、神功聖德碑亭碑樓等。”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副主任王穎說。
  花絮
  村民記名全靠“順口溜”
  日前,記者走訪了十三陵地區的一些村民,其中許多村民都能在幾秒鐘內說出十三個陵的名字。對此,27歲的李先生稱,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熟悉每個陵,而是小時候就從大人們的口中聽過一個“順口溜”,念上幾遍,十三個陵就記住了。
  李先生介紹,十三個陵包括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如果直接背下來還是要費些心思,但是如果以每個名字的第一個字作為簡稱,重新排列,就能出來一個“順口溜”:“德、永、景、長、獻”、“慶、裕、茂、泰、康”“定、昭、思”。這樣讀上幾遍,很快就記住了。
  李先生說,他曾問過家裡老人,這個“順口溜”是怎麼來的,老人們稱,是從爺爺奶奶那裡聽說的。
  揭秘
  1.為何13個陵中只挖開了定陵?
  定陵是唯一一座國家有計劃發掘的陵寢。但是在計劃之初,想發掘的並不是定陵,而是長陵,大批人馬都駐扎在長陵。但因為對地宮的挖掘史無前例,又加上長陵的地宮比較大,所以考古學家們準備找個別的陵先試挖一下,積累一些經驗。最後經歷種種波折他們找到了萬曆皇帝的墓,也就是定陵。但正是因為經驗的不足,在倉促地打開地宮的金剛門後,墓裡面無數在低氧情況下存放數百年的精美珍貴的字畫、絲綢等文物在突然遇到氧分子時迅速碳化,破壞嚴重。此後,國家再沒有對地宮進行發掘。
  2.金絲楠木大殿的彩畫去哪了?
  長陵陵恩殿的金絲楠木大殿是國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長的金絲楠木大殿。楠木大柱子都是整材的,中間的幾根高達12米多,最粗的直徑1.124米,生長上千年。明朝的時候,楠木柱上裝飾有彩畫,中間的柱子上鑲嵌有金蓮,其他柱子油著紅漆。
  乾隆五十年到五十二年修繕時,當時負責工程的是明陵工程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劉墉及工部尚書金簡,他們到這裡來實地考察,發現有些地方彩畫已經脫落,露出楠木本色,所以就給乾隆皇帝上了一道奏摺,提了一個建議,“不如把彩畫剝去,露出楠木本色,反覺古雅”,乾隆皇帝的批示就三個字“知道了”,就是同意了,然後就把彩畫去掉了。目前,這道奏摺還保留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原標題:十三陵3000餘文物 年底將重新回到地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23hirk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